充電電池占全球鋰消耗量的27% 不斷提升


鋰電世界 據國際金屬研究公司Roskills的數據顯示,2012年,充電電池占全球鋰消耗量的27%,而這個數字在2007年是15%、2002年是8%。
過去10年間,終端應用占了鋰消耗凈增長量的44%,過去5年間就占到70%。據預測,如果按當前消耗速度計算,到2017年,鋰終端應用將占鋰消耗增量的75%,屆時,對鋰的總需求預計將超過23.8萬噸碳酸鋰當量(LCE)。
包括玻璃、陶瓷、潤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在內其他鋰終端應用也顯示出較高的增速,但隨著接下來幾年新興經濟體的增速放緩,這些產品的鋰消耗也會趨于平緩。因此,鋰需求的增長更多將依賴于充電電池的需求。到2017年,Roskill預測,鋰電池的主要市場驅動因素將會從便攜式電子產品轉為電動車,尤其是混合動力車。
過去10年間,中國、日本、韓國等東亞地區(qū)國家是鋰產品不斷增加的主要消費國。2012年,東亞消費了全球60%的鋰產品、歐洲為24%、北美為9%。
預計供應的增加還會進一步阻礙鋰產品價格的上漲。
Roskill的分析顯示,工業(yè)級鋰碳酸鹽(鋰市場生產和消費的主要產品)的價格在2012年市場收緊的情況下有所回升,平均價格為5300美元/噸到岸價,比2010年提高15%。雖然這低于2007年的最高價6500美元/噸,但卻比2000年初的價格水平高出2000美元~3000美元/噸。
2012年,全球開采出大約16.8萬噸碳酸鋰當量,主要來自澳大利亞、智利、阿根廷、中國,其中幾乎一半產量出自硬巖,一半產自鹽水。全球鋰產量主要出自澳大利亞的Talison鋰業(yè)公司、智利的SQM和Rockwood公司以及阿根廷的FMC。從澳大利亞開采出來的2/3以上的鋰礦被加工成供中國使用的下游化工產品。最近,中國的天齊鋰業(yè)對Talison進行了收購。
銀河資源公司(Galaxy Resources)2012年在中國委托建設一個年產1.7萬噸碳酸鋰當量的礦物轉化工廠。加拿大鋰業(yè)公司(Canada Lithium)在加拿大魁北克委托建設一個年產2萬噸碳酸鋰當量的礦物轉化廠,目前中國已有的幾個礦物轉化廠也在擴大產能。FMC在阿根廷的鋰礦鹽水處理能力提高了1/3,而其附近的Orocobre礦也在建設新的鹽水處理設施,預計2014年完工。所有這些產能加起來大概接近10萬噸/年碳酸鋰當量,足夠滿足到2017年的鋰需求。
由于新產能和擴大的產能將在今后兩年集中爆發(fā),Roskill預計,鋰市場供應競爭將會加大,價格壓力加大,到2014年,工業(yè)級鋰碳酸鹽的價格有可能會下降到大約5000美元/噸離岸價。